大华联行
新型储能爆发式增长!2024年装机规模超全球60%,成经济新引擎
发布时间:2025-10-21 05:13:24   来源:大华联行

在全球能源转型与"双碳"目标推动下,新型储能产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。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"稳定器",新型储能不仅保障着能源安全,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。05:24

装机规模跨越式增长,中国引领全球市场

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呈现指数级增长,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新型储能市场。

2024年,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达42.46GW/109.58GWh,超过全球新增装机的60%,同比增长超100%。截至2024年底,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74.66GW/176.45GWh,首次超过抽水蓄能。

从2019年到2024年,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从1GW增长到42.46GW,五年间增长超过40倍。2023年新增装机21.5GW,同比增长超150%,2024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。

政策体系持续完善,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

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支持政策,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。

2017年10月,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、科技部、工信部、能源局联合发布《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这是中国储能行业第一个指导性政策,明确了储能在能源革命中的战略定位。

截至目前,国家和地方累计发布储能相关政策超2000项,涵盖规划、市场机制、并网调度等方面。《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》、《"十四五"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》等一系列重磅政策相继出台,构建了产业发展的"四梁八柱"。

技术路线多元发展,锂电池主导市场格局

技术创新推动成本下降和性能提升,锂电池储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。

磷酸铁锂电池仍是主流技术路线,300安时电芯市占率近50%。2024年国内储能电芯出货量301.04GWh,同比增长55.87%,全球占比达93.2%。

截至2024年上半年,全国已建成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中,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高达97%。

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从2023年初的1.43元/Wh下降至2024年的0.5元/Wh以下,成本下降幅度超过65%。

应用场景不断拓展,电网稳定性显著增强

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各环节发挥关键作用,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

2024年在辽宁大连,我国首次新型储能黑启动试验取得成功,实现了新型储能带动35万千瓦火电机组点火并网,展示了新型储能作为备用电源和黑启动电源的强大能力。

2024年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约1000小时,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%。单站装机规模呈现集中化、大型化趋势,10万千瓦及以上项目占比62.3%。

区域布局优化调整,产业集群效应显现

新型储能产业区域集中度较高,重点省份形成产业集群优势。

江苏省2024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达486万千瓦,位居全国第一;新疆和浙江省分别以384万千瓦和353万千瓦紧随其后。2024年1-7月,华东地区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达16.6GWh,占全国新增装机的41.03%。

截至2024年底,装机规模前五的省区为内蒙古、新疆、山东、江苏、宁夏。华北、西北、华东、华中、南方地区装机占比分别为30.1%、25.4%、16.9%、14.7%、12.4%。

经济效益显著提升,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

新型储能产业带动全产业链发展,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。

我国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落户广州,这是新型储能领域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,将助力广东打造新型储能万亿级产业集群。

该创新中心由广东省政府和南方电网牵头,联合13家上下游龙头企业共同组建。

预计到2026年,中国储能电站市场规模将超过2800亿元。2025年全球储能电芯市场预计增长20%以上,出货量超390GWh。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增长将拉动新增项目投资约2500亿元。

企业竞争力全面提升,国际化步伐加快

中国储能企业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全球领先,国际化布局成效显著。

中国企业在海外投建65个储能项目,产能达823GWh。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在全球储能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,中标容量市场份额领先。

2023年初至今国内储能系统项目招标容量40.15GWh,中标容量20.84GWh。2024年8月,国内储能系统招标规模大幅增长,达到47.2GW,同比增长2158%。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Copyright ©2018 dhlh.net.cn 津ICP备16004485号-5